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教学 / 教学动态

问渠哪得清如许,绝知此事要躬行——初民学院2021级文学班走进国家科技园,参观黄河民艺馆

 

2023-10-26

为了加深学生对民俗学知识的认知与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素养,2023年10月25日在授课老师卫才华的组织下,初民学院2021级汉语言文学班全体同学,前往国家大学科技园参观黄河民艺馆,开展实践学习。

早上8:50全体同学已在国家大学科技园门前集合完毕,在科技园讲解员张国伟老师的引领下,同学们有序参观了黄河民艺馆展览。

馆内主要分为四部分:临设区,常设区,文创区和工艺体验区。进入民艺馆,同学们首先参观了临设区。临设区顾名思义为临时展览区,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不同的作品进行展览。目前正在展出的是由山西大学国家科技园、文旅产业创业中心共同主办的“丹桂——兰子扇面展”。

本次展览共展出扇面百余幅,涵盖了山水、花鸟、人物、书法等多种题材。诗香古韵芳华在,墨趣重光尺素传。同学们走进画家兰子的艺术世界,在扇面中感受墨韵文化。这不仅让同学们欣赏到了一幅幅精美的扇面画作,也深入了解了扇面文化的精髓,切身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接着同学们走进常设区,参观名为“安红小院”的黄河民间布艺展。张老师要求大家带着问题参观:作为男耕女织生产关系下的产物,民间布艺品经久不衰,它们的背后究竟蕴含着怎样的精神基因和文化魅力?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入选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的”黎侯虎“。黎侯虎是发祥于山西省黎城县的传统手工艺品,因黎城古称黎侯国而得名。黎侯虎起源于商周时期以虎为图腾的民俗,后经过3000年历史演变,逐步完善定型于今天集故事、刺绣、剪纸、书画、布艺于一身的独特造型。黎侯虎不仅造型极具观赏性,文化内涵也很丰富。张老师讲到:“古代的老百姓将老虎视为田神,黎侯虎之类的布艺产品,其实展现了在古代人与自然的斗争中,中华民族刚健进取,生生不息的精神基因。”

黎城县当地有给出生的小孩“望满月”的习俗,在满月那天,由孩子的姥姥拿上“虎”,放到小孩怀中,意在希望小孩像虎一样健壮,然后小孩母亲再把“虎”放在小孩的身旁,虎头冲向小孩身体,示意这只“虎”能护佑孩子健康成长。当地民间还赋予黎侯虎以赐福增寿、镇宅祛邪、安家生财等民俗功效,这寄予着百姓祈福辟邪的美好愿望,也体现了黎城人民在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鲜明的民俗特点。

展柜里除了布老虎之外,还有虎头鞋、虎披风、虎头帽、虎拨浪鼓等,这些虎型手工艺品不仅给了孩子们一个有趣的童年,同时也寄予了长辈们对孩童的美好祝愿。

接着看到的馆藏是一张有着各种各样图案花纹的帐布,张老师介绍:“这样大的的帐布一般是祭祀所用,尤其是家里几代单传的小孩出生时会用到。人们称为百花帐。”百花帐往往色彩鲜艳,帐布上的百种花样各个不同,有花卉纹样、动物纹样、神话故事,都具有着吉祥的含义。它不是一个人能够完成的刺绣作品,往往需要集合多位绣娘,通过设计、剪纸、分派纸样、挑选绣片、缝合成帐等一系列的程序。老百姓希望通过这样合作刺绣的方式,帮助新生儿纳福增寿。

百花帐集审美价值与文化功能于一身,既有鲜艳绚丽的表现力,又有淳朴的乡村气息,历经千年岁月的更迭、风雨的洗礼,仍然呈现着中国人民质朴的民风,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与祝愿。

通过民艺馆的参观学习,同学们不仅体会到了传统民俗文化的魅力,对民俗知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也深刻意识到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文化记忆,不单单是技艺的重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更重要的是对传统文化、地域身份、民族精神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