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22
在数字化浪潮下,数字化采集存储技术不断发展,图书馆特藏资源的保护与传播迎来全新机遇。为进一步完善山西大学图书馆中古籍等特藏资源的保护,建立
全面、系统的特藏数字资源库,实现资源永久保存与便捷调用;同时为初民学院学生提供古籍研究、数字人文领域的实践平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文献学等相关专业知识,锻炼阅读古籍、版本鉴定等诸多能力,山西大学图书馆与山西大学初民学院联合开展古籍保护实习志愿活动。
3月14日,图书馆特藏与数字人文服务部何满红老师、赵越老师等为来自初民学院2022、2023级的7名志愿者开展首次业务培训。多位老师为同学们介绍了我校图书馆馆藏线装古籍现状与保护知识;并结合书籍样例细致讲解古籍相关专业知识,如古籍的版式、装帧形式,以及不同朝代古籍的风格特点。对于编目要求,老师们详细阐释了如何依据古籍的各项特征进行准确分类、著录,让同学们明晰每一个编目字段的意义、写规范以及数字录入的具体操作方法。随后同学们走入一层古籍部,结合《中华再造善本》系列图书,仔细对照,印证老师之前所讲内容。老师对同学们的疑惑进行了逐一解答。
3月20-21日,志愿者进行第一次古籍录入与编目工作。在老师们的悉心指导下,志愿者们轻轻翻开泛黄的古籍。每一页纸张都承载着数百年的记忆,稍一用力便可能使之受损。同学们屏气敛息,认真阅读古籍的每一处细节,查找书名、作者、出版年份等信息,仔细辨别行款版式与相关图章;拿出直尺,全神贯注地测量书本尺寸。随后将相关信息逐一输入著录系统,并进行二次检查。
这一活动为同学们提供了难得可贵的亲手翻阅珍贵古籍的机会,在感受古籍的版式、装帧、刻印方式的同时,将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古籍整理工作中。在实践中,志愿者们对古籍的相关特征逐步了解,积累了古籍阅读与识别的经验,全方位提升了专业能力。
在接下来的特藏与数字人文实习志愿活动中,志愿者们将继续在图书馆老师的指导下认真完成为期一学期的古籍保护实习工作,为我校的古籍整理做出贡献,同时利用这次难能可贵的学习机会提升自我,在古籍保护与整理的领域中努力探索、持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