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初民园地 / 学生作品

芳年有华月,不负逸群才

 

2020-04-13

峥嵘岁月风华茂

李大钊言青年者,谓之“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周恩来言青年者,应怀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崇高理想;毛泽东言青年者,应不负“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意气风发。抚今追昔,对“青年精神”的探索从未止步不前,每世代的先辈们无疑都认识到“青年”的重要性。从磨难中走来,在沉默中爆发,变得更坚韧更强大,这是每一代青年都必须要经历的精神成长,也是每一个民族焕发青春活力的心路历程。

遥想百年前的五四之日,一场以青年学子为先锋、凝聚着万千民众的心力气血的爱国革命运动翻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批批涌现的革命烈士,熠熠闪烁的“五四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年志者接下时代的接力棒,满怀一腔赤子之心投入到祖国的建设中。当然,五四运动正值国家危亡之际,莘莘学子抛头颅,洒热血以为己立身、为国正名。反观现如今的我们,既没有生活在兵荒马乱的时代也没有亲眼看到横尸遍野的荒凉,难道就是丧失了“青年精神”吗?对此,我不敢苟同。

驻足历史的长河之上眺望,没有哪一代人的青春是平凡无奇的。无论时代背景如何变幻莫测,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机缘际遇,都要承担其所处时代的历史使命。从风雨如晦的革命年代到筚路蓝缕的建设时期,从开拓进取的改革开放到决胜进军的全面小康,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历史洪流中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青春乐章。

“千秋万载,热血难凉”,我们的血液流淌着千年文化延续至今的勃勃生机,我们的骨肉凝聚着华夏民族敢为人先、一往无前的勇气。故有言“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这种生机和勇气会成为支撑我们矢志不渝的追求“青年精神”的动力源泉,促使我们将理想抱负熔铸于脚踏实地的奋斗征程。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扬帆起航,我们仍在路上!

吾辈当自强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正如崔卫平提出的“你站立的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青年吾辈,自当心有家国、胸怀天下。当今日益繁荣昌盛的中国为我们青年一代的发展提供了坚实有力的保护伞,要知道,我们并非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而是有幸降生在一个和平的国家。相比之下,我们拥有丰盈的物质条件,更应该把握机遇、砺能笃行。

五四,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青年,一个满溢热情的群体。

我曾在新华社打造的“新青年”中读到了新时代青年的故事,领略了当今青年风采。我看到当年的汶川震区男孩冯维成为了解放军;看到了摩拜创始人胡玮炜通过小小改变从而美好世界;看到《二十二》导演郭柯不煽情不做作地为历史发声……这样的青年志者不胜枚举,他们从事着形形色色的职业,并在自己的领域发光发亮,这何尝不是当今社会的“青年精神”呢?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们正值芳华岁月,怀揣着纯真而诚挚的理想,渴望在时代浪潮里中流击水。虽山高路远、道阻且长,但赤心不改、风雨无阻。

时光匆匆,一场革命运动仍留于心,奔走的却是青年的脚步,梦想不止,脚步不歇。当代青年人并非是生活在象牙塔里不闻世事的柔弱花朵,相反青年人与时代共进退,对民族精神铸国之利器更具认同感。不乏有人风华正茂便投身消防事业,保卫一方土地的平安;不乏有人未脱学袍便走上讲台,为边远山村的教育事业添光溢彩;甚至不乏有人不曾实习却为防卫疫情事业中添砖加瓦。可见,没有一个有梦想有志向的青春是庸碌平凡的,只要理想之火不灭、赤子之心不改、奋斗之心不移,每一个青年人都能从平凡走向不凡。

中国梦,青年梦。陈旧的号角却传颂着经久不衰的寄语,中华民族的扶摇直上终将在广大青年的奋斗中变为现实,正可谓“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最后,以鲁迅在《热风》中恳切之言做结: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愿“芳年有华月”的我们青年人,不负初心,不违使命,将无悔青春镌刻在历史丰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