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初民园地 / 学术研究

资产减值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分析

 

上官宇星2015-01-03

 
【摘要】由于我国原会计准则中对资产减值准备的相关规定存在着一定的灵活性和模糊性,不同类型的上市公司都可以利用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回进行盈余管理。针对这一情况,财政部于2006年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并于2007年开始在上市公司正式施行,这对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在阐述资产减值准则和盈余管理的概念的基础上,浅析资产减值准则对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的影响。
【关键词】资产减值准则;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影响
一、     盈余管理及资产减值准则的概念
1.盈余管理
盈余管理是当前国外的会计学所研究的重要课题,对盈余管理的概念会计学界存在着诸多不同意见,美国会计学家William·K·Scott认为,盈余管理是指“在GAAP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企业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而美国会计学家Kathehne·SchipPer认为,盈余管理实际上是企业管理人员通过有目的地控制对外财务报告过程,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根据这两个权威的定义可以知道,盈余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管理当局,包括董事会和经理人,客体是企业对外报告的盈余信息,方法是在企业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综合运用会计和非会计手段来实现对会计收益的控制和调整,包括会计政策的选用、交易的创造等,其目的是盈余管理主体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2.资产减值准则
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规定,所谓的资产减值是资产的可回收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判断资产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资产存在减值迹象的,应当进行减值测试,估计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与原有的企业会计准则中的有关规定相比,资产减值准则明确了资产范围和进行减值测试的前提条件,明确了可收回金额的估计方法和按资产组计提减值准备的方法,并对资产减值损失转回作了禁止性规定。
        企业会计准则将资产减值作为独立的一章,充分体现了我国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也使企业能够更稳健地确认当期收益,更真实公允地反映其财务状况,然而这也对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产生了冲击。

二、资产减值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
《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的颁布对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起到了一定的遏制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扩大了资产减值计提范围。资产减值准则在原有的八项资产之外增添了消耗性生物资产、投资性地产等七项资产项目,通过这些规定可以达到两个目的,首先它对会计人员心中含有的“水分”进行进一步控制,将那些对于企业的经济发展不能带来利益的部分进行分解,这样会计信息就能对公司财务状况进行一个较为真实的反映;其次,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范围扩大可以使监督部门更加有效地控制和监督企业披露的财务信息,有效制止上市公司通过虚增资产或虚减资产的方式操纵盈余管理的行为,这样更有利于投资者作出正确的决策。
第二,明确了进行减值测试的前提条件。资产减值准则规定,企业只有在资产可能发生减值迹象的情况下,才需要对资产进行减值测试。相比原来要求企业对各项资产定期或至少于每年年终进行减值测试,这样的规定使上市公司提取减值准备的随意性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控制和减少。根据这一规定,上市公司在对外报送季报、半年报时均应该按照准则规定判断是否存在减值迹象,以便确定是否计提减值损失。这样便可以有效遏制上市公司季报、半年报不计提而在年底一次计提减值损失的现象,有利于投资者判断上市公司的年度经营状况。
第三,明确了可收回金额的估计方法。新准则规定,资产可收回金额应当根据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在会计实务中,不少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的销售价格较难获得,将销售价格更改为公允价值,可以更容易确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降低了上市公司主观随意确定的可能。
第四,资产减值准备不得转回。之前许多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的计提和冲回进行盈余管理,即在利润较多时,大幅度地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减少本年利润;而利润下降时,再转回来增加利润,造成虚假会计信息。为规避这种现象,资产减值准则规定的八项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和长期投资减值准备两项中的股权性投资并采用成本法计价的计提不得转回。这一规定大大缩减了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转回”制造虚假利润的弹性空间,致使上市公司在计提时会比较慎重,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三、资产减值准则给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上留下的空间
新的资产减值准则和以往的相比,对改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起到积极作用,但是仍然存在着不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减值迹象的判断缺乏可操作性。上市公司在判断资产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时,虽然资产减值准则给出了具体的减值迹象的判断标准,但这些并不能包括所有的减值迹象,同时缺乏可操作性,导致上市公司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认定资产是否发生减值的迹象,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第二,资产可回收金额的估计有较大的随意性。资产减值准则虽然对资产的可回收金额给予了明确的规定,但是公允价值难以公允,且可变现净值、预计未来现金流量、折现率的选择等很大程度上还是依赖于会计人员的经验和职业判断,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因此使得企业还是有可能滥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利润操纵。
总之,资产减值准则的颁布和实施,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抑制现有一些上市公司通过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回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其实施情况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还是给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留下了不小的空间,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还需要作进一步的研究,提出相应的对策加以防范。
【参考文献】
[1]刘建春.资产减值准则对盈余管理影响的实证分析[J].会计之友.201106:1213
[2]贾茜,贾宗武.资产减值准则在上市公司实施效果的分析与评价[J].会计之友.201109:2930
[3]王玖春.新准则下资产减值准备的变化及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302: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