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路德维希·费尔巴哈是德国著名的旧唯物主义哲学家,他虽然在黑格尔学派瓦解之后一度把唯物主义带上了王位,但严格意义上他却不是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他的唯物主义也带有很大的不彻底性。本文主要从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观入手,揭示他唯物主义不彻底性的表现,并简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批判,从这三个方面来论述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
关键词: 费尔巴哈; 唯物主义; 形而上学; 唯心主义历史观
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思想是在青年黑格尔学派的解体中创立的,以他的《基督教的本质》的出版为标志的,他直截了当的使唯物主义重新登上了王座。恩格斯说:“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进程是一个黑格尔主义者(诚然,他从来不是完全正统的黑格尔主义者)走向唯物主义的发展进程,这一发展使得它在一定阶段上同自己的这位先驱者的唯心主义体系完全决裂了。”[1]黑格尔学派虽然解体了,但是黑格尔哲学并没有被批判地克服,任何一种哲学都不能被简单地批判为是错误的,必须从它的本来意义上对他进行扬弃,辩证的认识它。但是,费尔巴哈则完全的抛弃了黑格尔的辩证法,使得他的唯物主义依然是形而上学的,社会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费尔巴哈从来不承认自己是一个唯物主义者,他也从来就不是一个完全的唯物主义者。他关于唯物主义的态度也经常变动,即使在他的思想成熟之后,费尔巴哈对唯物主义的态度也发生过三次重大的改变。他无法克服通常的哲学偏见,即不反对事物本身而反对唯物主义这个名称的偏见。正如费尔巴哈把黑格尔完全扔在一边一样,1848年的革命也把费尔巴哈本人给挤到后台。
一、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想要对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的进行全面的分析,就要求我们们首先把握他的唯物主义的主要内容,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费尔巴哈看来,我们所属的物质的、可以感知的世界,是唯一现实的。这个世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客观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人类又能力去认识这个世界,改造世界。
第二,我们的意识和思维,不论它看起来多么超感觉的,总是物质的、肉体的器官即人脑的产物。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哲学家们依照他们如何回答这个问题而分成两大阵营。费尔巴哈认识到了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它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是唯物主义的观点。而黑格尔则坚持世界的本原是意识,与归根到底承认某种创世说的人,组成了唯心主义。
第三,物质不是精神的产物,而精神本身只是物质的最高产物。这自然是纯粹的唯物主义。从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出发,费尔巴哈认识到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
此后,费尔巴哈虽然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对唯物主义进行了阐释,但是他却意外的止步不前了,反而走向了唯心主义。他在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也就主要表现在了他的历史观的唯心主义,而他的唯心主义的历史观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在对人或人的本质的看法上。费尔巴哈在对人的本质看法中,他把人类满足生理需求的愿望或追求幸福的意象,即人类的利己主义视为人类的本质;他认为人和动物是一样的自然实体,一样的感性存在物;他在区别人和动物之时,把理性、意志和爱看做人的绝对本质和生存的目的。他对人的本质看法并不是从人的感性活动、人的社会实践出发来论述,而是从直观方面把人看作是一个感性实体,从人的生理需要和抽象的精神上去论述,并且把这种方式推断来的本质附加在一切社会成员的身上,这种论述的方式就是唯心主义的先验论,这也使得他的历史观成为了一种唯心史观。
第二,在伦理学中。费尔巴哈把他对人的本质的看法还引申到了他的伦理学中。这也使得他的伦理观成为了一种利己主义的伦理观。他的伦理原则是资产阶级人性论、人类之爱的重要体现,在现实生活中是根本不能实现的。所以,他的伦理原则也只能是唯心主义的镜花水月了。
第三,在宗教观上。费尔巴哈以他的人本学为武器,对宗教神学进行了猛烈的批判,这一点得到了马克思的高度赞扬,但是,在揭露宗教产生的历史根源上,费尔巴哈他没有做好。费尔巴哈把宗教产生的原因归结为人心理上的依赖感,他说:“宗教的想象力根源于依赖感之中。”[2]他还进一步提出,人类依赖感的根源,也就是宗教产生的终极根源任然是人类的利己主义在作怪。他说“没有利己主义就没有依赖感。”[3]从费尔巴哈对宗教根源的探索不是从社会实践、经济的方面里去发现,而是从人的心理方面来说明上,可以发现,他的宗教观不仅是肤浅的,而且是唯心主义的。
三、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的批判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做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4]马克思主义把实践看作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形式,是人类特有的对象性感性活动。而在费尔巴哈看来,实践只是满足人们直接的、自然的消费活动。对此,马克思批判费尔巴哈,认为他没有认识到生产和人类劳动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他也不知道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不明白社会实践活动的革命的、批判的意义。
在对人的本质的解读上,马克思深刻的批判了费尔巴哈的唯心主义历史观,他说:“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但是,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5]关于社会的本质,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方面去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得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6]
任何哲学的出现都是有它特定的历史条件和存在条件的,费尔巴哈之所以在唯物主义上没有继续前进而陷入了唯心主义,也是有它特定的历史条件的。由于受德国反动当局的迫害,费尔巴哈不得不在穷乡僻壤中躲避当局的迫害,孤寂的生活使得他脱离了社会实践,对于自然界的三大划时代发现没有加以重视,在批判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时仍然延续18世纪法国唯物论关于自然的见解。最终使他陷入了它自己坚决反对的唯心主义泥沼中。这一切,最终导致了他唯物主义上的不彻底性,哲学上的半截子主义,这是一个历史的遗憾,不过他的思想也给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向前发展。
[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M].北京:人民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第373页.
[2]费尔巴哈.费尔巴哈著作选读:下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第699页.
[3]费尔巴哈.费尔巴哈著作选读:下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第550页.
[4]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M].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100].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58页.
[5]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M].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100].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5页.
[6]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M].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100].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