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初民园地 » 学子风采 » 科研创新 » 2010级 » 谢玥
谢玥

望 汾 河

2011-03-15 来源:山西大学报 2011.03.08 第965期 作者:谢 玥

 

坐在回家的火车上,认认真真地望了一回汾河。
眼前的汾河早已被岁月的泥沙掩埋,没有了当年的神采。汾者,大也。而如今的她却是这样瘦弱,瘦弱到难以担当起汾河的称谓,瘦弱到难以让你相信这就是黄河的第二大支流。唯有河床上那固化了的有2米厚的鹅卵石层,才让你隐约感受到她当年奔腾的气象。那时的汾河定是浩瀚无垠的,平阔的河面映着鳞鳞波光,沙鸥点点;那时的汾河定是风情万种的,夕阳西下时也是“半江瑟瑟半江红”,傍晚时分也会有“湖光秋月两相知”;那时的汾河定是雄伟壮阔的,要知道这条河目睹了秦穆公的泛舟之役,陪伴着汉武帝溯舟而行;那时的汾河也定是热闹非凡的,史书记载从隋到唐、宋、辽、金,山西的粮食和管涔山上的奇松古木,都是经汾河漕运至长安的,有“万木下汾河”的美誉。当时的汾河作为交通要道定是商旅船只往来不绝的。有张颐的《汾河晚渡》为证:“山衔落日千林紫,渡口归来簇如蚁。中流轧轧橹声清,沙际纷纷雁行起。遥忆横流游幸秋,当时意气谁能俦……”
回过神来,再看眼前的汾河禁不住叹一声无奈,低语道:“楼船箫鼓今何在?”但吸息过后望着黑色的土地与灰色的天空之间蜿蜒出生命活力的汾河时,你又会被另一种美震撼,让你禁不住赞叹造物的神奇与生命的张力。当繁华褪去,另一种生命之美又重新绽放。的确,这里的汾河不及汾河公园中的那段汾河宽阔,但汾河公园中的汾河沾染了太多人为的雕饰之气,那源自汾河水库的水流,被水泥与石头筑成的河道束缚了手脚,已然没有了生气,但眼前的汾河却不同,这才是真正的汾河,流淌出生命的活力,蜿蜓出自由的气息,每一朵浪花都奔腾出倔强的本性。纵然没有了清冽的河水,纵然没有了浩渺的烟波,她都没有停下奔流的脚步,都没有失去生命应有的活力。那混浊的河水仍如千万年前一样地流淌着,翻过高山,越过平原,冲破冬日的冰层,一路向南,汇入黄河。
这就是汾河,不论经历了多少磨难,不论发生了几多改变,它都一如继往地前行。就是这样一条河流,养育了三晋人民。这就是我们的母亲河,用她瘦弱的肩膀,撑起了三晋儿女的骄傲。
望汾河,心中涌动着莫名的感动,是因为她承载了厚重的历史,是因为她体现着生命的张力,是因为那汩汩的流水中沉淀了太多三晋儿女的依恋。列车渐行渐远,汾河流淌依旧。

联系地址:山西太原坞城路92号 山西大学初民学院 联系电话:0351-7018280 版权所有:山西大学初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