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作品
大丈夫,当造福苍生——《天国王朝》影评
发布时间:2013-05-17 来源:初民杂志
“大丈夫,当造福苍生”。 无论是主角贝里安,还是配角鲍德温四世,他们为造福苍生,苍生有他们更是真正的福。
影片的开始,是满目苍凉的青色,贝里安找不到自己的归宿,找不到自己的救赎。在贝里安杀死教父的晚上,火光占据了屏幕的大部分,“舞动”的火光正是贝里安外在极度压抑内心却已到疯狂边缘的写照。贝里安的内心正挣扎着一步步向着追求光明的道路迈进,此时连音乐都变得宏大、深邃。贝里安终于要开始一段新的人生,在接下来的旅途中,贝里安找到了真正的信仰,得到了真正的救赎。
贝里安的父亲受伤恶化,在临终将贝里安册封为骑士,并让他立下了誓约“无畏的面对你的敌人,成为上帝护佑的勇敢正直的人;永远诚实,即使会因此招致杀身之祸;保护弱者,勿以恶小而为之”。这成了此后贝里安的人生信条。无论是面对被奸佞欺压的困境还是数十万敌军压境的严峻,他始终默默扛起一切重担,平静但不冷漠,淡泊而绝不逃避,“保卫王上,若王上驾崩,则保护百姓”,以造福苍生为己任,坚守着自己的原则。他可以带着淡然的微笑接受贫瘠的封地,与自己的子民一起创造安宁幸福的生活;他可以带着百人无畏的面对撒拉丁二十万大军,保护城内的百姓坚持等王上御驾亲征而来;他坚持自己最纯粹的理想,拒绝国王托付给他的倾国之权,只说“君命或不可违,但人不可不问一己之良心”;他在无兵可用但敌军围攻之时毫不犹豫地担负起守城重任,用城市换来所有人的平安离开。贝里安不是锋芒毕露的将军,不是宏图霸业的王者,他只是一个最完美的骑士。他以为他是被上帝抛弃的罪人,他本为赎罪开始了一段旅程,在圣地耶路撒冷,他虔诚的渴求上帝的救赎,却得不到上帝的回答。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安宁与战争之后,他发现其实能拯救自己的不是神,只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
还有一个人的演技不得不让人钦佩,爱德华诺顿。他让一个即将走向生命尽头的国王的光芒完全不会被掩盖。我们能看到的只是精致的银面具,沉静的双眼,充满宁静、自信与睿智的声音,已经溃烂的左手,虚弱的身体。可是,从那不多的举手投足间,谁又感觉不到,一种从容镇定的威仪,一种神秘儒雅的高贵,一种历经沧桑的平静,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一种温和深邃的睿智。弥留之际,他对自己的姐姐说“我梦见那年夏天我击败了萨拉丁,当时我才16岁”。他拒绝向主教忏悔:“待我见到上帝时,自会向他忏悔,而不是你。”不由得会感叹,上帝怎会如此的不公,让一个热爱百姓,热爱耶路撒冷,热爱和平,热爱生命的国王生活在地狱里。当茜贝拉轻轻取下他精致的面具,露出的是一张如恶鬼一般丑陋不全的面孔,粉碎了我们所有对于鲍德温四世面孔的遐想。这一刻,看到那样一张面孔,不是觉得害怕,而是悲悯。这个为王国尽心尽力的国王到底承受了怎样的苦难?当想起自己曾经也是一名意气风发的少年,纵马驰骋在战场上,而后却不得不经受着这般非人的折磨,他定是有很多的不甘心。他是靠着极其强大的毅力才战胜这不可改变的命运。大丈夫,当造福苍生。他为他的王国,为他的百姓永远的生活在地狱里。这样一个被上帝抛弃的国王,得到了对手的尊敬,得到了所有人的尊敬。
这部影片的精华是其所反映出的历史观。它以一种非常犀利的眼光透视千百年遗留下来的宗教矛盾和争端,让人不敢直面。耶路撒冷是一个被三教奉为圣城的地方,但事实上一点都不美好。在耶路撒冷,上演了多少次守城与攻城的悲剧。又有多少基督徒,多少穆斯林在这里失去生命,这不光是上一代的恩怨交付于这代人来承担的问题。耶路撒冷承载了太多太多的东西,政治、信仰、经济、文化、宗教、领土、主权,耶路撒冷早已被卷入了复杂的泥潭之中,不是哪一代人以任何一种方式就能将这里的矛盾与纷争解决。其实耶路撒冷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耶路撒冷这块土地上生活的人们。只有这样,耶路撒冷才是人们所希望的那个有良心的国度。正如片中贝里安的一句话:“存在于心中,仁义、良知、幸福的土地,即是真正的天国。而圣城耶路撒冷,属于所有人。”还记得耶路撒冷城墙被炸开的缺口之后的那一幕,两边的士兵都向缺口处涌去,成千上万的人拥塞在一起,苍青的冷色调下,镜头从平视逐渐越升越高,俯瞰着这纷纷的人类,后来画面定格,虽然战火中喧嚷杂乱,却有死一般的寂静。我们不得不思考,用这么多生命堆砌起来的成功又能有什么意义?战争是什么,为一个主子去打另一个主子,抑或是为一个神去打另一个神。无论怎样,在这样的俯瞰之下,人类的行为显得是多么地可笑、可悲。
斯科特用一部犀利深刻的影片证明了它驾驭史诗大片的能力,将自己超前的思想蕴含于其中。既有史诗的宏大肃穆,又有轻灵的韵味,更有一缕勾魂摄魄半的凄婉。这部《天国王朝》需要的是时间的证明,毫不疑问,它是经典。
联系地址:山西太原坞城路92号 山西大学初民学院 联系电话:0351-7018280 版权所有:山西大学初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