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作品
死亡与超越
发布时间:2013-05-12 来源:
“世界上睡得再久的午觉,也能等到醒来的时候;再长的旅行,也能等到终点到达的时候;再冷的冬天,也能等到过去的时候;再嘈杂的世界,也能等到安静的时候,可是,只有死亡,却是越等越远……”
关于死亡,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像谜一样的话题,人们越是找不到答案,越是想去解决。因为未知,才去求知。上至圣贤,下至普通个人,对于死亡这个话题,从来就没有中断过。
人对于未知都存在着无以名状的恐惧感,就如死亡。死亡不在人的控制之下,瞬间来到,使人无暇应对。要独自一人走过这段死荫幽谷,使人感到孤单无助。毕竟,通往死亡的道路是个未知数,人不知道是佛还有一个死后的世界,如果有,死后到哪里,变成什么样子?变成孤魂野鬼还是轮回转世?是上天堂还是下地狱?还是死后一切都归于无?
明哲圣贤,对于死亡,或坦然,或回避,或寄希望于来世。
庄子对于生死一事,以一种淡然的态度,奉行着“一死生”的思想。 “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嗷嗷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他认为人出生之前是“无”的,有无变有,人一死,又归于无。生死是自然的过程,不足以喜与悲,所以在他妻子死时,鼓盆而歌,而不是嚎啕大哭。以一颗无畏的心面对人世间的生离死别,而不像众人的恐惧,忧心。“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但“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对于死亡的恐惧无论是个人性还是全人类性的,都是一个不可避免的事实。但在庄子的眼中“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死亡并非灭绝,而是另一种形式的更生。正是这种超然洒脱的心态,才无忧无畏。
西方的海洋文明,养育了一位位智慧又洒脱的哲学家们。像苏格拉底,被判死刑后,在狱中仍然与人讨论哲学问题,最后从容赴死。他的最后一句话是:“我们还欠阿斯克雷皮阿斯一只公鸡,还了这个愿,别忘记了。”死亡在他的眼里,像一道早已解决好的哲学问题——“分手的时候到了,我去死,你们去活,谁的路更好,只有神知道。”带着这份洒脱,从容地接受死亡的到来
这只是圣贤,对于普通人来说,死亡并不是那么容易接受的一件平常事甚至是乐事。
生命面临的最大问题便是生死问题,对死亡的恐惧也是最大的恐惧。人类不甘心走向死亡,不愿意承认生必有死的这一残酷事实,因而创造出了种种法门来对抗死亡,试图超越这一现实,达到永生,由此也就产生各种宗教。对于各种宗教来说,战胜死亡的最简单、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承认有一种永生的灵魂的存在。
一般对于佛教灵魂观的认识,大部分在他的轮回思想。
“轮回”观念是佛教在华传教的关键概念之一。
佛教主张善恶报应、六道轮回,认为众生现实中的贫富寿天,是由前世的善恶行为决定的,而今生的善恶行为又要决定来世的处境。“轮回”观念要传递的信息是,人的肉体的死亡并不就是人的消失,因此,每个人都要认真考虑自己来生问题。
业报轮回的灵魂罐似乎为人类,提供了另一种永生的指望,让人除去对死亡的恐惧。佛教思想有着另类的理想以及人生目标,在此目标中,所重视的不是追求永生,而是追求寂灭;不是追求生命的相续,而是生命的止息。
在中国大陆最接近天堂的地方,那些虔诚的信徒们,三叩九拜,朝向他们心中的圣地。他们把自己的生老病死、福祸寄托于神灵。在他们虔诚的表情中,没有对于死亡的恐惧,反之,是一种豁达。我想,是因为他们相信,他们所信仰的神灵能让他们摆脱痛苦,他们相信,还有来世。
基督教认为,借着耶稣基督,来世已经来到今世,来世和今世已经重叠在一起了。基督的来到乃是要叫人因他的救赎,只要相信就可以因他得生。
信徒不像一般的死人一样,被撇弃在坟墓里,就是死了,他们与基督的链接并不因死亡而终止。他们永不灭亡,因为他们是属于基督的,谁也不能把他们从基督那里夺走。就是经过死亡,也是在基督里面,在基督的看顾之下。——“这个不能朽坏、不能衰残的生命已经赐下,就是死亡也不能夺取这个生命。”
属灵的复活带来了永生,永生的生命从现在开始,在上帝的眷顾之下,穿越死亡。虽然永生是现阶段就可以经历的福气,但是永生不单是现在的事,或是死后的事,永生覆盖了天地万物更新之后的生命,也就是新天新地的生命。永生不止包括属灵的复活,永生也包括末日的身体的复活。
如此,在基督教的观点中,生死也就并可可怕了。生命不会结束,因为信徒在耶稣的庇护之下;纵使生命结束,也会有复活的一天。但无信仰者的死亡就是作为断灭的死亡,作为彻底终结的死亡。
宗教便是给人种种精神和心灵的慰藉,减少对死亡的恐惧。佛教的轮回转世说,基督教的复活与信基督得生说,都是抓住了人们对于死亡的恐惧的心理。
然而,在现实中,对于没有信仰的或者是普通人,死亡的恐惧来就不曾消褪。曹操感叹过:“千古艰难唯一死。”对死亡怀有悲戚之情正是持有生命者应有之情
以智者与凡者自居的塞纳卡所言极是:“便随死亡而来的一切,比死亡本身更为可怕。”变色的面容、亲友的哭泣、呻吟和痉挛、丧服和葬仪,这一切都显得比死亡更加恐怖。早前新闻中报导失去独生子女的父母亲们痛不欲生,有些人甚至有寻死的念头。因为唯一子女的离世,之于他们,生活裂开了一个大大口子,无人、无法缝合,他们的精神没了寄托,或许,死亡是最好的解脱,他们怀着一颗绝望之心期盼着死亡。
虽说如此,对死亡的恐惧,却也能让人们对生的信念更加坚定
库尔勒罗斯说:“.面对死亡的应战是人类成长的基本前提和动力。四年前的汶川地震,举国哀悼。新闻报道里,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奇迹让我们欢欣鼓舞。采访幸存者时,我们总会觉得,是信念的支撑,或是为了亲人,或是爱人,或是自己,让他们战胜了对于死亡的恐惧。获救后,长舒一口气,告诉生命他们的回归。
叔本华指出,我们怕死肯定不是因为死亡中有痛苦,因为一方面,痛苦显然是在死亡这一边,另一方面,我们还每每为了躲避痛苦而投奔死亡,反之亦然,尽管死亡疾如闪电,然而,只要能多活一会,我们有时宁可承受可怕的痛苦,而躲避死亡。
死亡的恐惧与生俱来,无法控制。但是,战胜死亡的恐惧也不是没有可能。
《前世今生》一书中介绍了美国著名科学家、心理医生布莱恩魏斯接待女病人凯瑟琳,在催眠治疗中发现生死轮回的秘密,从此颠覆了他的人生观。也许,在催眠治疗中凯瑟琳可以集中注意力于潜意识储存的前世回忆,也许,她能捕捉都精神分析大师荣格所谓的“集体无意识”,它是我们周围的能量来源,包含了人类全体的记忆。所以,凯瑟琳在魏斯的催眠下能够清晰的回忆起她的前世,事情发生奇妙转变,凯瑟琳之前深受恐惧、惊慌、沮丧折磨的症状随着催眠回想前世而日渐消失,这不得不让人称奇。同时,通过回想前世,凯瑟琳还说出了一些她不可能知道也无处查知的事情。魏斯以科学的角度,证明生死轮回的存在。
凯瑟琳的事件并不是个案, H.N Banerjee教授曾在记者招待会上说Rajasthan大学对灵魂理论所做的研究表明,有相当多的证据显示,轮回学说在科学上是可以相信的,平均每天就有四件轮回事实从全世界各地送来研究,光是印度的个案就收到800多件,其中被实地调查的有200件之多。
轮回转世说逐渐被科学地证实,让普通大众对死亡少了那么几分恐惧。
人类几千年的历史,生死这个话题从未断绝。
圣贤哲人以豁达和坦然处之;宗教通过塑造一个永生的灵魂,或轮回转世,或死而复活,教导人们去面对死亡。
对于普通大众,对死亡的恐惧不可避免,但反过来,死亡带来的恐惧也能点燃人们求生的欲望。可同时,也有无惧死亡者。
越来越多生死轮回的案例展示在人们面前,让人们为死亡找到了一个寄存处。也为自己内心对于死亡的恐惧找到了一个安身之处。于是,想想,死亡也不是那么可怕了。
人类所有高级的思想,正是起源于对死亡所做的沉思、冥索,每一种哲学,每一种宗教,每一种科学都从此处出发。
联系地址:山西太原坞城路92号 山西大学初民学院 联系电话:0351-7018280 版权所有:山西大学初民学院